大发app - - (中国)行业领导者
大发app2024-05-27

大发app

奏响教育新强音******

  奏响教育新强音

  ——写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本报记者 高毅哲 林焕新

  科学谋划,善作善成 。

  每年年初,教育部都会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为全年教育事业发展制定工作要点。

  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回望过去一年,全国教育系统坚持以迎接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作为全年工作主线,紧紧围绕2022年会议“准确识变 、主动求变、积极应变 ,抓住重大机遇,开创教育新局面” 的部署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

  坚持党的领导,培根铸魂育新人

  在谋划部署2022年教育工作时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宗明义,明确“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 ,着力以风清气正的环境育人,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的教育体系” 。

  这一年 ,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全国高校全面单独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用好大中小学读本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逐步形成 ,青青校园焕发新活力,莘莘学子展现新气象。

  天津设立16个区与高校共建 的思政课协同创新基地,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衔接 、循序渐进 。组织全市1400所中小学与高校签约共建 ,每所中小学都与一所大学签订一体化建设协议 ,联合开展课程开发 、集体备课 、教改研究等。

  湖南省永州市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 ,建立由湖南科技学院牵头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永州市第一中学、冷水滩区银象小学等大中小学校加盟的永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 ,不定期组织全市大中小学线上线下开展师资培训 、听课评课、教研交流和集体备课。

  这一年 ,教育系统党建更加有力 ,在党的坚强引领下,积极做好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各项工作 ,教育事业发展的底气更强,攻坚克难的决心更加坚定,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 的磅礴力量进一步汇聚 。

  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 的校长负责制 的意见(试行)》 ,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双减”攻坚战中,山西省和顺县中小学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 ,各学校党组织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 ,537名教师党员全员参与,以党建推动“双减”工作,重塑教育生态 。

  贵州大学在党员中实行“一栋楼一个总支,一层楼一个支部” ,在研究生宿舍区建立“宿舍党支部” ,提高党组织覆盖面,也吸引更多优秀 的学子向党组织靠拢 ,研究生党员在关键时刻带头学习 、带头行动、带头实践。

  这一年,各地全面践行党的教育方针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广大学子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

  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小学生走进法院接受法治教育,感受看得见 、摸得着的“法”;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古族第二幼儿园 的孩子们全情投入情景剧《国家 的孩子》的表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渐渐走入他们的心中 。中小学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

  2022年秋季开学,根据教育部发布 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走进全国中小学,与语文、数学课一样 ,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山东,一片试验田里 ,学生们辛勤劳动,研究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在广西,一批手艺人 、老匠人带领学生亲历传统技能 的劳动……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技能 ,理解劳动创造价值 ,培养劳动意识和主动服务社会 的情怀 。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系统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 的华美乐章。

  促公平提质量 ,办人民满意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发展素质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2022年 ,教育事业紧紧围绕“公平”与“质量”两大重点任务谋发展 ,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人民期待 的美好生活图景愈发清晰。

  教育系统积极响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

  “一天一个样,建设速度之快令人欣喜,就等着9月1日送孩子去报名 !”2022年6月30日,望着正在建设 的湖北省黄冈市春晓幼儿园,市民孙女士满心喜悦。

  这样 的喜悦,也发生在更多教育新政的推进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更加便捷,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多 ,县中振兴为区域发展注入生机 ,课后“三点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进展……

  2022年2月,教育部召开“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实施部署工作会议 ,要求推动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大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大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大力促进县域高中整体提升、大力促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 。12月,第二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名单公布,“先行军”将踏出一条条“上好学” 的新路。

  教育系统用实际行动回应国家社会发展迫切需求——

  “日子就像这红彤彤的樱桃一样甜 。”在陕西省合阳县方寨村,村民雷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蔡宇良指导下,首次种植12亩樱桃 ,当年就挣了13万元。

  2022年2月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强调 ,要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 的基础研究人才;首批18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联合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北京宣言》 ,明确健全中国特色的卓越工程师能力标准,着力解决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培养脱节等突出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会 ,目标直指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研究生教育自身实际,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

  “让每个人都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 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 的话语直抵人心 。

  教育系统完善体系建设 ,为“人人出彩”提供更多保障——

  2017年,19岁的张秀全带着掌握一门技能养活自己 的朴素梦想,进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2022年 ,他拿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云计算”赛项优胜奖 、“安徽省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证书,还拿到百万元级营业额 ,真实感受到命运被职业教育改写的幸福。

  2022年 ,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强调职业教育就 是要服务人 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 、多通道成长 、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 、多样化成才;多个省份建立职教高考制度 ,成为中高职毕业生深造的重要途径;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开辟国际舞台,助力产教融合再上台阶……

  “人民满意”从来不 是抽象 的概念 。2022年 ,教育系统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推动实现更加公平而有质量 的教育 ,筑牢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的基石。

  改革创新 ,激发教育发展动力活力

  按照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 ,这一年 ,教育改革蹄疾步稳,不断推进内涵发展 。

  教育数字化 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将“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列为重点任务。

  一年来 ,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大任务,教育部擘画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 的顶层设计蓝图 ,提出“应用为王 、服务至上、简洁高效 、安全运行” 的行动纲领,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

  尤为令人振奋 的 是 ,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各类地方平台的带动下,2022年以来 ,各地教师借助智慧教育平台重构课堂教学 、拓展特色课程 的案例屡见不鲜 ,以区域为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应用 的实践遍地开花 。

  强教必先强师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聚焦强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迅速落地、“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力度加大、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文件印发……一系列“强师”举措,吹响了加快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号角 ,也对新时代“何以强师”作出了最好 的回答。

  2022年5月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标志着以立法方式 ,明确职业教育 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为推动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转变提供了法律保障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被摆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有序有效推进 ,越来越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 。

  这一年,中国高校有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施工图”。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解决中国问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新模式,突出了培养一流人才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争创世界一流 的重点方向。许多高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 ,努力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 、更高水平开放 、更高质量创新 。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 、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 ,并且单独列章阐述,首次提出教育、科技 、人才是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 。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指出:“我们要深刻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深刻领会中央 的战略意图,切实看到教育、科技 、人才地位作用的极端重要性 ,深刻把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支撑和基础工程的特殊意义 、特殊价值 。”

  2023年 ,全国教育系统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 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 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教育新 的贡献 。

在科教兴国路上绘就科技自主浓墨重彩******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庆大学】

在科教兴国路上绘就科技自主浓墨重彩

——重庆大学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深艳

  “树立远大理想 ,勇于将小我融入祖国大我,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党的二十大代表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最近连续为学校2022级本科生上了数堂形势政策课。舒立春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勉励同学们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重托 ,以重大人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党 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 ,重庆大学迅速成立了由党的二十大代表 、校领导 、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党支部委员 、团学骨干等183人组成的师生宣讲团 ,以传达报告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形势政策课 、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宣讲 ,在全校掀起了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以“大平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0月31日15时37分 ,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 ,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热烈祝贺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大厅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师生在这里举行主题党日活动 ,并邀请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阿尔法对日定向驱动机构对构齿轮传动研发负责人陈兵奎 ,讲述他历时8年攻克极端工况下对构齿轮多项关键技术,助力“问天”和“梦天”24小时不间断追踪太阳 的科研经历。

在科教兴国路上绘就科技自主浓墨重彩

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团队 。资料图片

  陈兵奎所在 的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紧跟国家重大战略 ,瞄准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对机械传动系统的重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近年来 ,实验室相关研究成果先后为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嫦娥五号着陆验证系统 、首次月面无人钻取采样等重大任务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我国高压输电行业 的拓荒者、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蒋兴良牵头建设 的湖南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是世界上第一个能源装备安全防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多年来 ,蒋兴良率科研团队坚守冰雪高山做研究 ,在电网防冰减灾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作出重要贡献 ,相关研究成果还为能源装备安全储备了原创科学数据和关键技术。

  “重庆大学正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为契机,探索创新平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通过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加快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说 。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了战略部署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重庆大学以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高质量建设由“先进制造”“智慧能源”“低碳技术”“先进材料”“电子器件”“人工智能”等领域组成 的科学中心,围绕国际学科前沿 、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全链条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 ,努力打造服务重庆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创新发展研究高地,形成服务国家需求和支撑前沿研究的战略科技力量。

  以“大项目”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12月5日,在山东省菏泽市某风电场项目,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海装成功完成165米级钢混塔筒机组的吊装 ,其支撑结构采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绪红和王宇航团队研发的钢-预应力混凝土混合结构塔筒 。这种混合结构塔筒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与100米轮毂高度传统纯钢结构塔筒相比 ,发电量提高25%~28% ,每年新增总发电量约135亿千瓦时,可供约647万户家庭的全年用电,按等电量替代火电计算,相当于节约标煤700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

  新型能源材料及装备是能源战略转型的关键支撑 ,其中镁电池和镁储氢等镁基储能材料潜力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牵头在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的镁电池研究团队和镁固态储氢团队,已成功研发多种镁离子电池和新型储氢材料 。由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广东国研、广东省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镁离子电池”项目,还获得2022年国际“镁未来技术奖” 。

  重庆大学还与重庆两江新区联合共建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 ,瞄准能源转型前沿技术打造国家级储能科技创新平台 ,并面向全球发布了一批示范项目和人才招募“英雄帖”。知名专家学者严谨 的治学态度和对科研前沿的敏锐把握,也潜移默化地激励着青年师生。

  “周老师经常在工程一线挖掘科学问题 ,理论结合实践解决问题。团队 的年轻人不只是以他为学业导师 ,更奉他为人生导师。”王宇航表示,周绪红院士目前正带领团队开展海上风电工程结构研究,为保障深远海区域龙卷风 、洋流 、海浪侵蚀等极端情况下风电设施结构安全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

  以“大改革”打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全链条

  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的主阵地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是新时代高校肩负 的新使命 。

在科教兴国路上绘就科技自主浓墨重彩

重庆大学校园风景。资料图片

  2022年 ,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明确了加快国内碳储领域相关专业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 的重点任务 。“2021年学校获批开设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四所获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结介绍 ,学校紧扣国家“双碳”战略需求 ,提前谋划制定完善碳储科学与工程 的培养方案 ,并致力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 的领先技术研发 ,填补我国在碳捕集、碳利用 、碳封存、碳管理及碳交易等方面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的空白 。

  卓越工程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稀缺资源 。2020年 ,重庆大学和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在国内率先创建“学科交叉 ,项目驱动”重庆大学明月科创实验班,打通产业和学校 的边界 ,推进新工科教育实验 。重庆大学也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 。

  “我们 的目标, 是将卓越工程师学院打造成新工科教育改革试验田和重庆市‘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示范区 。”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罗远新说 ,学院将瞄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培养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 。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朱涛率领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t系列”光纤智能感知产品,能够为长输管道 、火灾预警、桥隧监测等提供先进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022年5月 ,朱涛团队注册成立重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他本人自主研发 的感知技术获得了1400万元天使轮融资,团队知识产权也被作价4200万元 。

  重庆大学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支持鼓励科研人员以成果作价入股和融资 ,推进科技创新产学研全链条“一体化” 。近年来 ,学校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等平台为依托加快建设技术转移研究院,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逐步创建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研究院 、产业技术研究院、国际联合研究院“1+5”科研管理体系 ,形成了基础研究 、技术创新、工程实践 、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科研全链条组织模式 ,打通 、畅通科技创新“全链条” 。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和国家战略需求抢抓创新驱动发展 的重大机遇,重庆大学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原创性高水平学术成果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全校科研总经费较“十二五”增长34%,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增长155% 、承担国家基金项目增长35% 。2022年至今 ,学校新增国家级千万元以上重大重点项目近20项,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6项 ,转化科技成果100余项 。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以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瞄准高峰、基础、前沿 、交叉,强化有组织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持续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支撑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在重庆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报告会上,舒立春号召全校师生凝心聚力 、接续奋斗 ,切实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 的力量 。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8日 05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